全國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國際法》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24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通常情況下,國家對某一個人行使外交保護權的條件是,這個人( C ?。?-89
A.在該國居留,是該國的居民 B.向該國提出了庇護的請求
C.具有該國國籍 D.曾為該國作出過重要貢獻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外國向中國提出引渡,其決定機關是( C ?。?-112
A.外交部 B.最高人民法院
C.國務院 D.公安機關
3.確立國際地役的依據是( B ?。?-118
A.國際慣例 B.國際條約
C.公平原則 D.對等原則
4.確立邊境制度的目的之一是( C )4-127
A.劃定邊界線 B.確定邊境居民的國籍
C.便于邊境居民的往來 D.確定邊境地區主權
5.《南極條約》對締約國在南極的領土要求的規定是( C )4-130
A.部分肯定 B.全部否定
C.凍結 D.全部肯定
6.將航空器主要視為犯罪行為場所的國際公約是( A ?。?-184
A.《東京公約》 B.《海牙公約》
C.《巴黎航空公約》 D.《蒙特利爾公約》
7.按照聯合國大會《關于從外層空間遙感地球的原則》之決議的規定( A ?。?-197
A.遙感活動應為所有國家謀取福利和利益
B.遙感國有遙感自由,它無需與被遙感國協商其遙感活動
C.被遙感國可以無償取得遙感的原始數據
D.遙感國的遙感活動不必特別考慮發展中國家的需要
8.最早的全球航空公約是( D ?。?-182
A.《芝加哥公約》 B.《華沙公約》
C.《海牙公約》 D.《巴黎航空公約》
9.下列使館人員中,具有外交官身份的是( A )7-209
A.秘書 B.信使
C.會計 D.譯員
10.使館可免納捐稅,但不應免除( B ?。?-213
A.所得稅 B.服務費
C.交通費 D.進口稅
11.在下列情形中,不可歸因于國家的不當行為是( B ?。?-270
A.國際機關的行為 B.非代表國家行事的人的行為
C.實際上代表國家行事的人的行為 D.經授權行使政府權力的其他實體的行為
12.受害國因加害國的國際不法行為而要求加害國給予賠償的首選方式是( A ?。?-279
A.恢復原狀 B.限制主權
C.補償 D.道歉
13.國際人權可分為個人人權和( D ?。?1-335
A.公民權 B.民族自決權
C.發展權 D.集體人權
14.我國政府主張,人權在本質上屬于( A ?。?1-361
A.國內管轄的問題 B.國際管轄的問題
C.一個抽象、絕對的概念 D.完全超越國家主權的權利
15.國際人權法的主要淵源是( B ?。?1-339
A.國際習慣 B.國際人權公約
C.一般法律原則 D.國際司法判例
16.國際爭端一般可分為政治性爭端和法律性爭端,政治性爭端又被稱為( D )12-363
A.關于權利的爭端 B.關于義務的爭端
C.可裁判的爭端 D.不可裁判的爭端
17.國際法院的判決( B )12-387
A.作為國際法淵源對一切國家有拘束力 B.對爭端當事國就本案有拘束力
C.對普通法系的國家有拘束力 D.是否有拘束力由各國自行確定
18.沒有第三方介入的國際爭端解決方法是( C ?。?2-368
A.斡旋 B.調停
C.協商 D.仲裁
19.戰爭中禁止使用背信棄義的作戰方法,但不禁止( C )13-405
A.偽裝具有平民和非戰斗員的身份 B.假裝有在休戰旗下談判或投降的意圖
C.使用詐術或奇計 D.使用中立國的標志或制服
20.《維也納條約法公約》對情勢變遷原則的態度是( C ?。?-260
A.不承認該原則 B.完全承認該原則
C.有條件地承認該原則 D.只在邊界條約中承認該原則
21.國民待遇是( C ?。?-99
A.給予本國國民的待遇
B.政治權利方面的待遇
C.在互惠基礎上給予某些特定國家外國人的待遇
D.給予外國駐本國外交官的待遇
22.以經緯度標出的邊界稱為( A )4-126
A.天文學邊界 B.自然邊界
C.幾何學邊界 D.直線邊界
23.將國家在外層空問的探索和利用活動定性為“全人類的事務”的條約是( B )6-191
A.《月球協定》 B.《外空公約》
C.《營救協定》 D.《責任公約》
24.國家在對外關系上的最高代表是( D ?。?-204
A.使館館長 B.外交部長
C.政府首腦 D.國家元首
25.國際法律責任的主體主要是( B )9-265
A.政府間國際組織 B.主權國家
C.爭取獨立的民族 D.個人
26.在援引不可抗力解除國家行為的不法性時,不符合條件的是( A ?。?-276
A.該行為所包含的特定風險已被行為國接受
B.該行為是由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引起
C.該行為是由于發生了該國無力控制或無法預料的事件
D.該行為使該國在當時的情況下實際上不可能履行其國際義務
27.西方國家主張人權( A ?。?1-337
A.從性質上更適合通過國際機構來保障 B.是完全受各國排他性管轄的事項
C.只能從屬于國家主權 D.只有建立在“集體”基礎上才是穩固的
28.資本階級人權觀的思想淵源是( C )11-340
A.聯邦主義 B.國家主義
C.人文主義 D.國際主義
29.按照國際法,一般不予繼承的條約是( C ?。?-79
A.關于邊界制度的條約 B.關于中立化區域的條約
C.友好同盟條約 D.關于非軍事區的條約
30.中國公民陸某,系國家工作人員,他通過其甲國親戚的申請而獲得甲國國籍,隨后陸某在中國因違法被刑事拘留。此時,陸某提出他合法持有甲國護照,為甲國公民,要求通知甲國駐華領事。經查證,陸某本人到案發時從未離開中國,也從未申請退出中國國籍。根據中國國籍法有關規定( A ?。?-96
A.陸某仍是中國人
B.陸某是中國法律承認的具有雙重國籍的人
C.陸某是中國境內的外國人
D.陸某的國籍狀態不確定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有權提出引渡罪犯請求的國家主要有( ACD ?。?-107
A.受害的國家 B.罪犯居留的國家
C.罪犯本人所屬的國家 D.犯罪行為發生地國家
E.罪犯財產所在地國家
32.使館館長的等級包括( ABD )7-208
A.大使 B.代辦
C.臨時代辦 D.公使
E.副大使
33.根據國際人道法,戰俘享有的待遇包括( ABCDE ?。?3-421
A.不得侮辱、虐待、報復和殺害
B.人身、宗教信仰和尊嚴應得到尊重
C.應被允許和家庭通信
D.醫療應得到必要的保障
E.積極敵對行動停止后應立即釋放并遣返
34.在國際實踐中,爭端當事國通常為之采取反報措施的情況有( ABCDE ?。?2-365
A.在外國的本國僑民遭到歧視和不公平待遇
B.貿易問題上遭到歧視和不公平待遇
C.航運問題上遭到歧視和不公平待遇
D.本國公民遭到歧視和不公平待遇
E.本國外交人員被無理驅逐
35.甲國駐乙國的領事在乙國境內開車執行職務時將乙國人撞成重傷,該乙國人向乙國法院提起訴訟,但乙國法院未受理此案,其理由是該領事( BD )7-219
A.是外交代表 B.享有領事特權與豁免
C.只受其本國法律的管轄 D.正在執行職務
E.享有城外庇護的權利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36、37小題各7分,第38、39小題各8分,共30分)
36.簡述國際法的淵源。1-8
答:
(1)條約作為國際法的淵源;
(2)國際習慣作為國際法的淵源;
(3)一般法律原則作為國際法的淵源。
37.簡述條約締結的一般程序。8-227
答:
(1)談判和約文的起草及議定;
(2)簽署;
(3)批準;
(4)交換或交存批準書;
(5)登記和公布。
38.簡述國際法上的國家管轄權。2-57
答:
國家管轄權是國家對特定的人、物和事件進行管理和處置的權利,包括:
(1)屬地管轄權;
(2)屬人管轄權;
(3)保護性管轄權;
(4)普遍性管轄權。
39.簡述國內法與國際法關系的國家實踐。1-26
答:
(1)關于國際習慣:
在英國,習慣法規則如果不與議會立法或終審法院先前的司法判決相抵觸,則將被視為本國法律的一部分而予以實施;
在美國,國際習慣得到普遍承認或至少已經美國同意的國際習慣法規則在美國國內有效,為美國所適用;
在中國,國際習慣法規則是否直接適用于中國國內以及它們與中國國內法發生沖突時如何解決的問題,尚不明確。
(2)關于條約:
條約在國內適用的方式;
條約在國內法上的地位;
條約在中國法律秩序中的效力問題。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15分)
40.試論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的聯系和區別。5-162
答:
(1)聯系:二者均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任何國家均不得對它們主張主權或行使主權權利;均對所有國家開放。
(2)區別:公海是不包括在國家的專屬經濟區、領?;騼人蛉簫u國的群島水域內的全部海域,國際海底區域是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公海上可自由航行,而國際海底區域適用平行開發制度;公海的資源利用沒有專門的機構組織加以管理,而國際海底區域由國際海底管理局來管理“區域”內的資源組織。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15分)10-302
41. 1948年,在巴勒斯坦發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中,一些聯合國工作人員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9月17日,聯合國調解專員和首席觀察員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控制區內被以色列恐怖主義分子殺害,并由于警察采取措施的遲延,罪犯未受到追捕和查明。事件發生以后,聯合國大會就其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時所遭受傷害如何提出賠償請求進行了討論。
請根據國際法相關原理,對聯合國大會討論的下列問題進行分析:
(1)聯合國作為國際組織,能否享有國際法律人格為其工作人員提出國際損害賠償請求?為什么?
(2)如果類似于聯合國的國際組織享有國際法律人格,那么它與國家的國際法律人格有何區別?為什么?
(3)在提出賠償請求的過程中,聯合國這種保護性行動的依據是什么?若損害行為由受害人本國所為,這是否會影響聯合國的求償能力?
(1)答:
可以;因為受害者是代表聯合國行事,他在行使聯合國的職能,聯合國對其工作人員具有職能保護的權利。
(2)答:
國際組織的法律人格是成員國通過組織約賦予的,而國家的法律人格是固有的,與生俱來的。
(3)答:
國際組織享有法律人格,擁有一定的求償能力;不會影響。
2010年7月全國自考《國際法:00247》試題和答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