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自考優勢:
1、湖南大學名校文憑,國家承認,學信網可查,含金量更高;
2、學習過程,全程跟蹤服務。所有課件全部實現視頻教學,輕松搞定考試;
3、學習時間自由安排,不耽誤工作時間,省時,省心,更省力;
4、湖南省畢業人數多,輕松參考,快速拿證!
4月27日,刑滿釋放的肖宇(化名)從四川省涼山州攀西監獄監管區大門走出,帶著他不久前剛剛在獄中寫完并完成答辯的本科論文。自2011年服刑開始,在獄警的幫助下,肖宇通過了30門成人自考,還在今年3月25日通過本科論文答辯,拿到了大專和本科文憑。肖宇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入獄時女兒不滿兩歲,懷著對女兒的極大愧疚,他希望能通過自考的方式改變自己,完成蛻變。如今,已經刑滿釋放的肖宇回到女兒身邊,他希望今后能陪伴女兒成長,并從事教育方面工作。
監獄里一次特殊的論文答辯
3月25日,在四川涼山攀西監獄,一場特殊的自考論文答辯正在進行。參與答辯的是正在攀西監獄服刑的肖宇,四川大學自考辦導師通過屏幕對他進行了遠程答辯。
肖宇的畢業論文題目是《淺談廢除死刑的必要性》。他告訴北青報記者,這篇論文共10800字,花了兩個多月寫完。入獄前,肖宇初中還沒念完,別說寫論文,基礎寫作能力也比較差。另一個難點就是他無法上網找資料,獄中相關資料又較少。
得知肖宇的難題后,管教民警楊智承擔起為他找資料的工作,幫助肖宇下載了論文相關文獻,打印后按程序提供給肖宇參考。在導師指導階段,每次都是由教育科民警趙志華代為溝通,傳達論文修改意見。
今年3月, 監獄積極與四川大學自考辦協調溝通,擬定邀請答辯專家教授來獄開展答辯。肖宇說,答辯那天他特別緊張。答辯時,導師問了他三個問題,一是為什么選擇這個論文題目,二是中國現階段死刑的范圍和條件,三是闡述廢除死刑的必要性也就是他的論文內容。肖宇說,他感覺自己第三個問題回答得不好,表述和論文內容有些出入。
整個答辯過程不過十多分鐘,肖宇的衣服卻已全被汗水打濕。回答完所有問題后,導師說:你學習了法律,我們希望你回歸社會以后做一個合格的守法公民,并祝賀你論文答辯成功。
肖宇小時候父母感情不和離婚,父親再婚后,他與繼母矛盾不斷。14歲那年,肖宇輟學離家出走,自此走入社會。離家后,他結識了一群社會朋友,靠幫人打架獲得報酬維持生計。談及那段生活,肖宇說,那時的自己沒有目標、沒有追求,也沒有理想,覺得什么事也無所謂,每天只想貪玩。
從幫人打架到持刀搶劫,法律意識淡漠的肖宇一步步跌進犯罪深淵,直到犯下要案。 由于害怕被抓,肖宇開始逃亡,為養活自己,他輾轉重慶、廣州、廣西等地,最終在四處逃亡十年后,在廣西被公安機關發現并逮捕,后被判刑13年6個月,在四川涼山州攀西監獄服刑。一次教育日,監獄教育科民警介紹了監獄鼓勵罪犯參加自學考試的政策。
這與想改變自己的肖宇不謀而合。肖宇告訴北青報記者,作案在外逃亡的幾年里,他遇到一個女孩并墜入愛河,2009年1月,兩人的女兒降生。在獄中,他時刻掛念著女兒,也想為了女兒徹底改變自己。
獄中通過30門自考獲本科學歷
但肖宇文化課基礎有限,剛拿到自考大專的教材時,他很難理解其中的內容。然而這些小小的挫折并沒有打倒肖宇,前后兩年半時間里他考完了全部的法律專科科目,在2016年取得了四川大學的法律大專文憑。
一次在與攀西監獄教育科副科長劉青松交談時,肖宇把自己拿到大專文憑的好消息告訴了劉青松,劉青松鼓勵他,刑期還剩幾年,何不利用這個時間繼續提高自己!受到鼓舞,肖宇又開始了自考本科的學習。
肖宇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讓他有學習時間,監區給他安排了晚班巡邏崗,時間更充裕也更靈活,他經常利用晚上學習本科知識。經過3年多學習,2020年下半年肖宇完成了本科考試。整個服刑期間,肖宇一共通過了30門自考科目考試。也因為在獄中的良好表現,肖宇獲得多次減刑,于4月27日服刑期滿出獄。
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通訊員 孫斌 羅康茂
對話
出獄后最想做的事是多陪陪孩子
北青報:為什么決定在獄中學習法律參加自考?
肖宇:我的情況有點特殊,我2002年犯罪,2011年入獄,這期間我遇見了一個女孩,彼此很相愛,她在2009年為我生下一個女兒。2011年入獄時,我對她們母女懷著強大的愧疚,很希望改變自己的做事方式。獄警介紹可以自考后,我有很濃厚的興趣,希望用這種方式改變自己。
北青報:自考學習過程中有什么難處?怎么克服的?
肖宇:我的基礎有限,最開始對書本上的每一條描述都只能死記硬背,很多都不能理解。后來記得多了,就慢慢理解了,也學著用法律術語來描述了。
北青報:你出獄后有什么打算?想要從事哪方面的工作?
肖宇:我女兒現在在重慶生活,我出獄后最想做的就是多陪伴她,以后我也會留在重慶生活。我想做教育方面的工作,初步的想法是利用網絡給教育資源較差地區的孩子進行輔導。不過我目前還在了解觀察,看看這個事是不是別人已經做得比較多了。
北青報:出獄后見到女兒了嗎?與她相處得怎么樣?
肖宇:今天(5月1日)我見到了女兒,她現在已經12歲半了,即將升初中,見我之前她有些抵觸,但見面之后她情緒還好,我們也聊了很多。我感覺女兒這代人和我們那代人不同,他們看問題比較理性也比較客觀,不是非黑即白。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