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試題
課程代碼:0053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屬于王蒙創作的小說是( )
A.《靜靜的產院》 B.《長恨歌》
C.《活動變人形》 D.《沒有紐扣的紅襯衫》
2.最具民族化特色的小說是( )
A.《紅旗譜》 B.《透明的紅蘿卜》
C.《女房東》 D.《將軍族》
3.《百合花》的故事發生于( )
A.1942年的中秋 B.1946年的中秋
C.1950年的中秋 D.1958年的中秋
4.以“文革”為背景的小說是( )
A.《陳奐生上城》 B.《魯魯》
C.《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D.《哦,香雪》
5.小說《我的第一個上級》的作者所屬的流派是( )
A.山藥蛋派 B.現代派
C.新寫實派 D.七月派
6.秦牧的散文《社稷壇抒情》的寫作時間是( )
A.1948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5年
7.屬于臺灣作家寫作的散文是( )
A.《聽聽那冷雨》 B.《法門寺》
C.《黃鸝—病期瑣事》 D.《鞏乃斯的馬》
8.下列散文內容不具有追悼意味的是( )
A.《記波外翁》 B.《懷念蕭珊》
C.《太陽下的風景—從文與我》 D.《熊十力二三事》
9.下列作品與“文革”沒有相關性的是( )
A.楊絳的《下放記別》 B.綠原的《重讀<圣經>》
C.公劉的《哎,大森林》 D.曾卓的《有贈》
10.下列意象沒有在詩歌《中國,我的鑰匙丟了》中出現的是( )
A.三葉草 B.海浪
C.書櫥 D.抽屜
11.創作于1980年之后的詩歌是( )
A.穆旦的《冬》 B.舒婷的《雙桅船》
C.艾青的《慕尼黑》 D.海子的《麥地》
12.屬于雜文的是( )
A.邵燕祥的《和尚之喻》 B.賈平凹的《秦腔》
C.豐子愷的《廬山面目》 D.琦君的《髻》
13.下列作品在文體上屬于散文的是( )
A.《茶花賦》 B.《與李賀共飲》
C.《陶淵明寫挽歌》 D.《山民》
14.《有的人》在表達詩人的愛憎褒貶方面,主要使用了( )
A.對比手法 B.諷刺手法
C.擬人手法 D.襯托手法
15.《草木篇》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它在表現手法上主要采用了( )
A.比喻手法 B.擬人手法
C.直抒胸臆 D.欲揚先抑
16.與小說《陳奐生上城》中的陳奐生最具相似性的人物形象是( )
A.孔乙己 B.老通寶
C.阿Q D.二諸葛
17.詩句“歲月是無情的/然而很難說它殘暴/生命是無限的/雖然也略有不同”的作者是( )
A.駱一禾 B.聞捷
C.洛夫 D.韓東
18.郭路生的詩歌《相信未來》的寫作年代是( )
A.“文革”發生之前 B.“文革”處于狂熱的巔峰時期
C.“文革”結束之后不久 D.21世紀初期
19.詩歌《春天,遂想起》抒發的主要情感是( )
A.對“表妹”們的思念之情 B.對江南美景的思念之情
C.對逝去的母情的懷念之情 D.以古文化為精神背景的文化鄉愁
20.《魯魯》中的魯魯是( )
A.一個小男孩 B.一個小女孩
C.一只小狗 D.作者的小名
21.小說《青春之歌》講述的一批進步青年成長的歷史時期是( )
A.從“五四”至“三•一八” B.從“三•一八”至“一二•九”
C.從“四•一二”至“九•一八” D.從“九•一八”至“一二•九”
22.趙樹理塑造“小腿疼”這個人物形象的小說是( )
A.《登記》 B.《“鍛煉鍛煉”》
C.《李有才板話》 D.《三里灣》
23.小說《在山區收購站》的作者是( )
A.駱賓基 B.陳翔鶴
C.陳映真 D.張賢亮
24.小說《春天》的作者張承志所屬的民族是( )
A.維吾爾族 B.滿族
C.回族 D.藏族
25.小說《透明的紅蘿卜》的作者是( )
A.莫言 B.余華
C.汪曾祺 D.馬原
26.田漢的話劇《關漢卿》一共有( )
A.5場 B.8場
C.11場 D.13場
27.與話劇《同船過渡》有關的諺語是( )
A.“船到橋頭自然直”
B.“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C.“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D.“走路不怕上高山,撐船不怕過險灘。”
28.由話劇《陳毅市長》的作者所創作的話劇是( )
A.《假如我是真的》 B.《龍須溝》
C.《回春之曲》 D.《尋找山泉》
29.小說《女房東》的作者是一位( )
A.臺灣籍作家 B.香港籍作家
C.澳門籍作家 D.旅美華人作家
30.新邊塞詩派的主要代表詩人之一是( )
A.牛漢 B.周濤
C.韓東 D.郭路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中的人物形象有( )
A.林震 B.趙惠明
C.趙慧文 D.韓常新
E.魏鶴鳴
32.《棋王》中的王一生從棋道當中悟出的為人之道包括( )
A.“生不可太勝” B.“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C.“民以食為天” D.“人還要有點兒東西,才叫活著”
E.“先聲有勢,后發制人”
33.唐弢的《<書海夜航>二集序》在文體上屬于( )
A.序文 B.雜文
C.讀書隨筆 D.書評
E.散文詩
34.關于《我與地壇》的敘述,正確的有( )
A.該文寫于1989年至1990年 B.它的作者是一位殘疾人作家
C.它的文體屬于小說 D.該文語調平緩,情感真摯
E.該文體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執著的探索精神
35.下列詩歌中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有( )
A.《雙桅船》 B.《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C.《慕尼黑》 D.《有的人》
E.《相信未來》
三、筒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6.簡析老舍話劇《茶館》的結構特色。
37.簡析穆旦詩歌《冬》表達的情感內涵。
38.簡析巴金的散文《懷念蕭珊》哀悼的內容。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16分)
39.論述白先勇小說《游園驚夢》的藝術特點。
五、閱讀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20分)
40.閱讀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結合作品,寫一篇600—1000字的文學評論。
要求:
(1)緊緊圍繞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來寫。
(2)不要寫成讀后感。
(3)表達通順,書寫規范,卷面整潔。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
插隊的時候,我喂過豬、也放過牛。假如沒有人來管,這兩種動物也完全知道該怎樣生活。它們會自由自在地閑逛,饑則食渴則飲,春天來臨時還要談談愛情;這樣一束,它們的生活層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陳。人來了以后,給它們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頭牛和每一口豬的生活都有了主題。就它們中的大多數而言,這種生活主題是很悲慘的:前者的主題是干活,后者的主題是長肉。我不認為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為我當時的生活也不見得豐富了多少,除了八個樣板戲,也沒有什么消遣。有極少數的豬和牛,它們的生活另有安排。以豬為例,種豬和母豬除了吃,還有別的事可干。就我所見,它們對這些安排也不大喜歡。種豬的任務是交配,換言之,我們的政策準許它當個花花公子。但是疲憊的種豬往往擺出一種肉豬(肉豬是閹過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勢,死活不肯跳到母豬背上去。母豬的任務是生崽兒,但有些母豬卻要把豬崽兒吃掉。總的來說,人的安排使豬痛苦不堪。但它們還是接受了:豬總是豬啊。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我們知道,在古希臘有個斯巴達,那里的生活被設置得了無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為亡命戰士,使女人成為生育機器,前者像些斗雞,后者像些母豬。這兩類動物是很特別的,但我以為,它們肯定不喜歡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歡又能怎么樣?人也好,動物也罷,都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
以下談到的一只豬有些與眾不同。我喂豬時,它已經有四五歲了,從名分上說,它是肉豬,但長得又黑又瘦,兩眼炯炯有光。這家伙像山羊一樣敏捷,一米高的豬欄一跳就過;它還能跳上豬圈的房頂,這一點又像是貓¬—所以它總是到處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著。所有喂過豬的知青都把它當寵兒來對待,它也是我的寵兒—因為它只對知青好,容許他們走到三米之內,要是別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該劁掉。不過你去試試看,哪怕你把劁豬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來,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來。我總是用細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夠了以后,才把糠兌到野草里喂別的豬。其他豬看了嫉妒,一起嚷起來。這時候整個豬場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飽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頂去曬太陽,或者模仿各種聲音。它會學汽車響、拖拉機響,學得都很像;有時整天不見蹤影,我估計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豬去了。我們這里也有母豬,都關在圈里,被過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臟又臭,它對它們不感興趣;村寨里的母豬好看一些。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跡,但我喂豬的時間短,知道得有限,索性就不寫了。總而言之,所有喂過豬的知青都喜歡它,喜歡它特立獨行的派頭兒,還說它活得瀟灑。但老鄉們就不這么浪漫,他們說,這豬不正經。領導則痛恨它,這一點以后還要談到。我對它則不止是喜歡—我尊敬它,常常不顧自己虛長十幾歲這一現實,把它叫做“豬兄”。如前所述,這位豬兄會模仿各種聲音。我想它也學過人說話,但沒有學會—假如學會了,我們就可以做傾心之談。但這不能怪它。人和豬的音色差得太遠了。
后來,豬兄學會了汽笛叫,這個本領給它招來了麻煩。我們那里有座糖廠,中午要鳴一次汽笛,讓工人換班。我們隊下地干活時,聽見這次汽笛響就收工回來。我的豬兄每天上午十點鐘總要跳到房上學汽笛,地里的人聽見它叫就回來—這可比糖廠鳴笛早了一個半小時。坦白地說,這不能全怪豬兄,它畢竟不是鍋爐,叫起來和汽笛還有些區別,但老鄉們卻硬說聽不出來。領導上因此開了一個會,把它定成了破壞春耕的壞分子,要對它采取專政手段—會議的精神我已經知道了,但我不為它擔憂—因為假如專政是指繩索和殺豬刀的話,那是一點門都沒有的。以前的領導也不是沒試過,一百人也逮不住它。狗也沒用:豬兄跑起來像顆魚雷,能把狗撞出一丈開外。誰知這回是動了真格的,指導員帶了二十幾個人,手拿五四式手槍;副指導員帶了十幾人,手持看青的火槍,分兩路在豬場外的空地上兜捕它。這就使我陷入了內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該舞起兩把殺豬刀沖出去,和它并肩戰斗,但我又覺得這樣做太過驚世駭俗—它畢竟是只豬啊;還有一個理由,我不敢對抗領導,我懷疑這才是問題之所在。總之,我在一邊看著。豬兄的鎮定使我佩服之極:它很冷靜地躲在手槍和火槍的連線之內,任憑人喊狗咬,不離那條線。這樣,拿手槍的人開火就會把拿火槍的打死,反之亦然;兩頭同時開火,兩頭都會被打死。至于它,因為目標小,多半沒事。就這樣連兜了幾個圈子,它找到了一個空子,一頭撞出去了;跑得瀟灑之極。以后我在甘蔗地里還見過它一次,它長出了獠牙,還認識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這種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贊成它對心懷叵測的人保持距離。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只豬,還沒見過誰敢于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只特立獨行的豬。
選自《沉默的大多數》,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
2011年01月全國自考《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試題: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