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高清-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久久-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视频-国产极品白嫩美女在线观看看-国产极品精频在线观看

?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真題 > 文學類 > 美學 > 2010年7月全國自考《美學:00037》試題和答案

2010年7月全國自考《美學:00037》試題和答案
發布時間:2016年06月14日 來源:湖南大學自考辦

全國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美學》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03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大希庇阿斯篇》的作者是(   B   )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黑格爾 D.鮑姆加登
2.美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   D   )
A.美的規律 B.藝術現象
C.審美心理 D.人與世界之間的審美關系
3.區分審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標準是(   D   )
A.主體的創造性 B.歷史的傳統性
C.社會的普及性 D.與對象屬性的一致性
4.構成審美活動的基本要素是(   A   )
A.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 B.審美環境與審美條件
C.審美意志與審美愿望 D.審美教育與審美素養
5.審美發生的基本前提是(   C   )
A.大腦的發育完備 B.自然環境的變化
C.物質生產勞動 D.社會交往的發展
6.比較自覺的審美活動產生于(   D   )
A.距今約300-200萬年前 B.距今約30-5萬年前
C.距今約5萬年前 D.距今約3-1萬年前
7.所謂審美形態的二重性是指其(   D   )
A.歷史生成與個體相對性生成
B.哲學思想對審美形態的統攝性
C.多種審美因素構成的有機體的感性凝聚
D.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8.以下線條哪種能使人產生優美感(   D   )
A.粗獷的直線 B.銳角的折線
C.平直的虛線 D.纖巧的曲線
9.廣義的荒誕實質是(   A   )
A.對人的異化和局限性的表現 B.對庸人行為的嘲弄
C.對社會流行的批判 D.對人生命運的揭示
10.在審美感知中起主導作用的感官是(   A  )
A.視覺與聽覺 B.嗅覺與味覺
C.觸覺與知覺 D.平衡覺與重力覺
11.在發生認識論看來,用原有的心理圖式去進行審美活動是(  A    )
A.同化過程 B.調節過程
C.想象過程 D.感悟過程
12.藝術家在創造意象活動中體現自己的人生態度,這是藝術意象的(   D   )
A.虛擬性 B.感性
C.想象性 D.情緒性
13.獲得精神的放松和快怡,是藝術的(   A   )
A.娛樂消遣功能 B.認識功能
C.思想啟迪功能 D.社會干預功能
14.藝術品提供給我們最基本的東西是(  A    )
A.形象 B.快樂
C.意象 D.感悟
15.所謂藝術技巧是指(   D   )
A.藝術思維技巧 B.藝術聯系技巧
C.藝術審美技巧 D.藝術操作技巧
16.下列類型中屬于時間藝術的是(    D  )
A.建筑 B.繪畫
C.雕塑 D.音樂
17.“悟”是藝術品鑒賞過程中(   C   )
A.所有接受者必定要達到的層次 B.接受主體鑒賞活動的起始環節
C.接受主體感知最終的升華 D.對創作主體意象的復制
18.在西方最明確提出“寓教于樂”的思想家是(   D   )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賀拉斯
19.孔子的美育講究的是(   A   )
A.美善協調 B.天人合一 (道家)
C.逍遙自在 D.漸修頓悟  (中國化佛教禪宗)
20.審美境界的核心是(   B   )
A.力量 B.自由
C.學識 D.博愛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美學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BCD       )
A.審美萌芽 B.審美意識
C.審美思想 D.審美學科
E.審美體系
22.將審美歸結為本能的理論主要缺點是(     AE     )
A.混淆了人與動物行為之間質的區別 B.不能得到多數學者的認同
C.缺乏生物學的基礎 D.沒有考古素材的支撐
E.忽視了審美活動的社會性
23.構成悲劇內涵的核心因素是(      BCD    )
A.奉獻 B.沖突
C.抗爭 D.毀滅
E.勝利
24.審美趣味的外在表現有(    AE      )
A.品位 B.個性
C.能力 D.品味
E.興趣
25.意象的主要類型包括(     ABCD     )
A.仿象 B.興象
C.喻象 D.抽象
E.形象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第26、27小題每小題4分,第28、29小題每小題3分,共14分)
 
26.審美形態   
審美形態,是指與現實社會生活密切纏繞的審美表現領域,其集中形態是
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等藝術活動。
27.“勞動說”
認為藝術起源于勞動。代表人物:畢歇爾、希爾恩、馬克思 德索、普列漢
諾夫。正確性:首先,勞動是原始藝術最主要的表現對象。其次,史前藝術在內容與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勞動生產活動的印記。但是,過分注意勞動與藝術發生的直接關系,也不免有些簡單化。勞動是人類社會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卻不是社會生活的全部。勞動以外的其他社會生活的內容,也與藝術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此外,藝術的生產是以人的手由于勞動而達到的高度完善為前提的,但藝術起源主要的是指社會學意義和心理學意義上的推動力,也就是說指原始人最初的創作動機究竟是什么,從這一意義上來探討勞動與術的關系,還很難判定它在藝術起源方面的作用究竟如何。
 
28.對比聯想
是指對于性質或特點相反的事物的聯想 
 
29.靈感
靈感是指不用平常的感覺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稱遠隔知覺。或指無
意識中突然興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緒或景物所引起的創作情狀。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0.自然在什么條件下才能成為審美對象?
 
自然的美是因為有了人才有意義的,自然現象對人成為美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并非大家認為的美的自然現象就是從來有之的,而是在人類長期實踐中逐漸與人建立起審美關系并成為人的審美對象的。
 
31.為什么美不能先于人而存在?
 
我們認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人與世界的審美關系的一切審美現象或審美活動。所以不存在與人無關的、純粹客觀的美,也不存在離開對象的、純粹的審美主體。由“審美”一詞可以看出,美一定和人具有關系,美只有對人來說才具有意義和價值。
 
32.在審美經驗中情感與理智的關系是怎樣的?
 
審美經驗中情感與理智的關系:藝術性與思想性的高度統一。表現為:理智滲透于情感之中,而情感又受理智的引導。
 
33.簡述審美活動的特殊性。
 
①人與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②最具個性化的精神活動;③有限無功利性與最高功利性的統一;④審美活動是自律性與他律性的統一。
 
34.簡述什么是意境以及意象與意境的區別。
 
答案:所謂“意境”,就是作者在詩歌與散文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抒情作品中呈現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同時也包括作者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意境,是中國獨有的一個詩學和美學術語,也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西方國家文學理論中沒有“意境”之說。
 
意境與意象的關系,根據童慶炳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到:首先,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實在的,具體的;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是一種氛圍。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正確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維。這就是說,在文學創作中,總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個個意象在作者的腦子里,然后組合融合化為一種意境。
"意象"與"意境"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它們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屬于兩個不同的美學范疇,有著各自獨特的內涵和審美特征。同時,意境和意象有著包容和被包容的關系,意象無窮的張力形成了意境整體上無窮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許多客觀存在的物象。它們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賴的關系。就是說,沒有意象,難以組合融合成一種意境;而如果沒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盤散沙,沒有靈魂。
 
它們的區別在于:
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藝術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發出來的藝術氛圍??梢耘e例說明:如白樸的《秋思》:“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鷗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綠葉黃花。”共并列了十二個意象,雖也鮮明生動地呈現出絢麗的秋色圖,但并無飽滿深摯的情感,缺乏“情與景”“情與理趣”的自然融合,就無法構成“誘發”人想象的“審美空間”,缺乏意境,當然就難以感人了。再看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一首通過一組意象有機組合而成為優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散曲營造了一個游子思歸而不得、觸景生情的凄涼悲清的意境;為了完成此意境的營造,作者構筑了“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天涯”等意象,把這些名詞意象直接連綴,產生的悲涼氣氛就是意境。通過這兩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意象與意境的鮮明區別。
第二,意象是實有的存在,意境是虛化了的韻致和意味。
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藝術創造的終極目標,意象則只是營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脫離意境的意象建構是不成功的蒼白無力的意象;沒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無味的,難以給人美感的失敗之作。一個作家,終生追求的目標,就是創造藝術形象,也就是營造不朽的意境。但是,任何意境的創造,都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礎上營造意境。
總之,意象與意境既有密切聯系,又有細微區別。所謂區別,概括起來就是:在創作時,總是先有意象,后有意境;意象是手段和材料,意境是虛化了的藝術氛圍,是作家追求的終極目標。二者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35小題14分,第36小題12分,共26分)
 
35.試分析美育在現代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答案: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這是美育的性質與自身特點決定的。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人的行動總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對人生實踐具有重要意義。而情感的開發與升華,只能通過情感的作用。美育不同于別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種自由的形態,通過“寓教于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人的心靈得以凈化。這是因為美與人的心靈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話說,美是情感知識與道德的橋梁。美育就是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美,對人進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顆豐富而充實的靈魂,并滲透到整個內心世界與生活中去,形成一種自覺的理性力量。這是其他教育無法做到的。
    第二,有利于促進心理結構的“內化”。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將道德、知識等教育轉化為人的一種精神素質,使之成為真善美相統一的人格。美育由于沖破了狹隘的功利主義,并且是一種自由形態的教育,所以比較容易與其他教育相結合,并滲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人僅知道什么是不夠的,只有從情感上產生愛好,才能心悅誠服,才會在行動中發揮出最大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可見,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夠把其他教育帶動起來,形成為一個有機體。
    第三,有利于提高思維能力。人類認識事物的思維形式分為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兩種思維密切相關,從思維的發生學來說,形象思維是基礎,沒有形象思維也就沒有邏輯思維。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尤其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更要注意形象思維教育。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和道德修養同思維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絕對的,還要有合理的心理結構,才能將知識、道德轉化為一種智慧。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人書讀得不少,人品也不錯,可就是不會運用,甚至成為書呆子,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維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有著直接的關系。
    第四,有利于培養新型人才。我們正面臨著知識經濟的時代,教育只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注意知識結構的綜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學科的單一知識,才能夠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教育的精髓是啟迪智慧,培養創新精神。美國詩人惠特曼說過:智慧是從靈魂中引發出來的。智慧是知識、修養、經驗與情感的有機結合,已成為人的一種素質。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不管干哪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學和審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為優秀人才。事實也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學者,他們的成功和他們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開的。1978年度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科學家”的問題時說過:“往往許多物理問題的解決并不在物理范圍之內,涉及多方面的學問可以提供廣闊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說,有空去看看動物園也有好處,可以幫助提高想象力......”。
    從上面論述中可以看到,美育的社會功能在于全面培養人,它是從塑造美的心靈著手,使個體成為一種立體。因此,美育著眼的是整個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發展,所以,美育能從更高的角度體現人的本質要求和理想。
人的個性是由個人的自身條件與特定生活環境造成的。良好的個性,對于一個人取得事業上的成就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不可把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對立起來,現在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既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不夠,同時對學生個性的尊重、開發、引導也不夠注意,這種情況必須加以改進。
 
36.試論述藝術品與非藝術品的聯系與區別。
 
藝術品與非藝術品主要區別表現在:
第一,藝術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這是最基本的必要條件。第二,藝術品是精神產品,而不是物質產品。第三,藝術品主要是意象思維的結晶,而不是抽象思維的成果。
二者的聯系主要有兩點:第一,經過審美加工和創造,并且藝術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轉化成藝術品;第二,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向非藝術品領域滲透,拓寬藝術品的領地,增添藝術的門類和品種,并使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富有藝術情趣和審美意味。


2010年7月全國自考《美學:00037》試題和答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