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全國自考《美學:00037》試題和答案評分
發布時間:2016年06月14日 來源:湖南大學自考辦
全國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美學》試題和答案評分
課程代碼:00037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鮑姆加登認為美學是
A.感性學 B.理性學
C.邏輯學 D.藝術學
2.黑格爾認為美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
A.美的規律 B.審美經驗
C.審美活動 D.藝術
3.美學發展的第一階段是
A.審美想象 B.審美意識
C.審美現象 D.審美經驗
4.克羅齊的“藝術即直覺”說體現的藝術觀是
A.游戲說 B.符號說
C.表現說 D.巫術說
5.藝術的最高追求和目標應是
A.創造有意境的世界 B.創造有意象的世界
C.創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D.創造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6.魯迅的作品批判了落后的國民性,這反映了藝術的
A.思想啟迪功能 B.政治宣傳功能
C.社會干預功能 D.道德教育功能
7.藝術品結構中的核心層次是
A.意境超驗層 B.意象世界層
C.物質實在層 D.形式符號層
8..孕育意象需要藝術家具備
A.“瀟灑”的精神狀態 B.“豁達”的精神狀態
C.“寬容”的精神狀態 D.“虛靜”的精神狀態
9.藝術敏感主要是指藝術家的
A.表現力 B.理解力
C.判斷力 D.感悟力
10.夏夫茲博里把人類天生就具有的分辨善惡和美丑的能力歸結于
A.視覺器官 B.聽覺器官
C.內在感官 D.外在感官
11.把審美經驗說成是“觀審活動”的美學家是
A.克羅齊 B.柏格森
C.狄爾泰 D.叔本華
12.《荀子•樂論》云:“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就審美經驗而言,這句話說的是
A.感知和想象的關系 B.想象和情感的關系
C.情感和理智的關系 D.想象和理智的關系
13.審美活動是無功利性和有功利性的辯證統一,因此審美活動又是
A.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統一 B.個體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C.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一 D.形式因和內容因的統一
14.審美體驗具有整體性、集中性和
A.抽象性 B.概括性
C.具體性 D.間接性
15.審美形態是多種因素的統一,其中核心的因素是
A.審美情趣 B.人生境界
C.審美風格 D.天地境界
16.最早被人類認識和把握的審美形態是
A.優美 B.崇高
C.悲劇 D.喜劇
17.荒誕引起的笑
A.是對舊事物的諷刺 B.是對自己的信心和自豪
C.是充滿希望的肯定 D.是一種無望的否定
18.首先提出“審美教育”概念的西方美學家是
A.康德 B.黑格爾
C.席勒 D.叔本華
19.荀子所謂“化性起偽”中的“偽”是指
A.虛偽矯飾 B.私意人欲
C.自然本質 D.精神境界
20.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
A.具有藝術創造力的人 B.全面發展的人
C.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D.具有敏銳感受力的人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21.審美關系中主體對客體的把握方式主要是
A.邏輯思辨 B.理性認識
C.感性直觀 D.情感體驗
E.自由想象
22.靈感現象的主要特點是
A.精神昂奮 B.注意力集中
C.情緒激動 D.想象力活躍
E.判斷力準確
23.審美經驗中涉及的高級想象形式包括
A.接近聯想 B.對比聯想
C.類似聯想 D.再造性想象
E.創造性想象
24.原始形態的審美意識具有
A.具體性中的抽象性 B.蒙昧性中的真實性
C.直觀性中的邏輯性 D.神秘性中的創造性
E.虛幻性中的科學性
25.蔡元培倡導“以美育代宗教”的依據主要有
A.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強制的
B.美育是有趣的,而宗教是枯燥的
C.美育是進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D.美育是中國的,而宗教是西方的
E.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26、27小題每題3分,28、29小題每題4分,共14分)
26.載道說
27.化育
28.優美
29.審美距離說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0.簡述審美活動作為人生活動的獨特之處。
31.簡述審美感知的基本特征。
32.簡析藝術的核心功能。
33.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人格教育?
34.簡述悲劇的基本特征。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35.結合具體的文藝創作實例,論述意象的生產。
36.鄭板橋論畫云:“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結合這段話論述審美對象的非實體性。
2014年4月全國自考《美學:00037》試題: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
2014年4月全國自考《美學:00037》答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