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
《美學》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 00037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考生答題注意事項:
1. 本卷所有試卷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答在試卷和草稿紙上的無效。
2. 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必須對應試卷上的題號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涂黑。
3. 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必須注明大、小題號,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題空間,超出答題區域無效。
第一部分 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涂黑。未涂、錯涂或多涂均無分。
1.《實驗美學》的作者是( D ) 1-4
A.維特根斯坦 B.杜威
C.弗洛伊德 D.費希納
2. 實踐是人的最基本的( D ) 1-27
A.行為方式 B.思維方式
C.審美方式 D.存在方式
3.審美需求是人的一種( D ) 1-31
A.普遍需求 B.自然需求
C.物質需求 D.精神需求
4.客觀事物轉化為審美對象的基本條件是( B ) 2-84
A.具有審美價值 B.與審美主體相聯系
C.線條優美形狀奇特 D.色彩鮮艷功能強大
5.認為審美發生于游戲的學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A ) 2-92
A.席勒 B.德謨克利特
C.泰勒 D.普列漢諾夫
6.人的審美意識覺醒的重要標志是( C ) 2-111
A.出現了系統的藝術門類 B.繪畫技藝的成熟
C.人的自我修飾與美化 D.舞蹈行為的普及
7.所謂審美形態的生成性是指其( A ) 3-125
A.歷史生成與個體相對性生成
B.哲學思想對審美形態的統攝性
C.多種審美因素構成的有機體的感性凝聚
D.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8.下列哪首樂曲最能使人產生崇高感?( D )3-145
A.《藍色的多瑙河》 B.《春江花月夜》
C.《搖籃曲》 D.《命運交響曲》
9.將喜劇的根源歸結為兩種社會力量沖突的學者是( C ) 3-169
A.康德 B.黑格爾
C.馬克思 D.亞星士多德
10.審美經驗是( C ) 4-245
A.完全拒斥理性因素的 B.純粹的理性思維
C.包含理性因素的一種本質直觀行為 D.所有生物共有的心理活動
11.審美欣賞中的反饋調節多數是在( A ) 4-259
A.無意識中完成 B.理性思維指導下完成
C.社會交往中完成 D.個人獨居時完成
12.表現現實世界所沒有的、所應有的、不可能有的東西是藝術意象的( A ) 5-294
A.虛擬性 B.感性
C.想象性 D.情緒性
13.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是藝術的( B ) 5-300
A.娛樂消遣功能 B.認識功能
C.思想啟迪功能 D.社會干預功能
14.所謂“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藝術接受中的( C ) 6-340
A.“觀”的階段 B.“品”的階段
C.“悟”的階段 D.“思”的階段
15.藝術天才的形成是( D ) 6-316
A.神靈啟迪的結果 B.良師教導的結果
C.勤學苦練的結果 D.天賦與實踐合力作用的結果
16.戲劇列入時間藝術的主要依據是( B ) 6-331
A.可以擺脫空間而存在 B.各種基本元素在時間進程中展開
C.佳作可以流芳百世 D.有音樂的協助與介入
17.造成不同主體對同一作品不同解讀的根本原因是( C ) 6-334
A.藝術接受的環境不同 B.藝術接受的時代不同
C.藝術接受的主體不同 D.藝術接受的動機不同
18.最早提出“寓教于樂”原則的西方學者是( D ) 7-350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賀拉斯
19.美育之所以能夠打動人的心靈,關鍵在于它有( C ) 7-360
A.深邃的哲理 B.規范的流程
C.感性的形式 D.強制的灌輸
20.所謂“審美的人”是( A ) 7-383
A.具有自由人生境界的人 B.能夠進行藝術創作的人
C.身材美麗的人 D.追逐時尚的人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涂黑。未涂、錯涂、多涂或少涂均無分。
21.審美需要是人的( ACE ) 2-49
A.生命需要 B.生理需要
C.高級的精神追求 D.日常生活的衍生
E.獨有的一種本質力量
22.作為丑的審美形態常常表現為( ABCDE ) 3-180
A.反常 B.混亂 C.扭曲 D.缺陷 E.不和諧
23.下列現象中不是藝術品的有( ABD )5-281
A.高山飛瀑 B.鳥語花香
C.園林建筑 D.夕陽西照
E.詩詞歌賦
24.藝術品的基本層次結構包括( ABCD ) 5-286
A.物質實在層 B.形式符號層
C.意象世界層 D.意象超驗層
E.思想內容層
25.意象和意境的關系是( ABCDE ) 5-297
A.廣度與深度的關系 B.有限與無限的關系
C.個別與一般的關系 D.絕對與相對的關系
E.時間與空間的關系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請在答題卡上作答。
26.審美趣味 2-53
答:
審美趣味是個人在審美活動和審美評價中所表現出來的主觀愛好和傾向。能力或鑒賞力是審美趣味的內在方面,而興趣和品位則是審美趣味的外在表現。
27.荒誕 3-188
答:
荒誕作為一種審美形態,是西方現代社會與現代文化的產物。荒誕的本義是不合情理與不和諧,它的形式是惺誕、變形,它的內容是荒謬不真。荒誕是對人生的無意義的虛無性的審美感悟。
28.“有意味的形式” 5-279
答:
“有意味的形式”這一觀點是由20世紀英國美學家、藝術鑒賞家克萊夫•貝爾提出來的,他認為藝術的本質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所謂“意味”,貝爾認為乃是這種純形式背后表現或隱藏著的藝術家的獨特的審美情感,審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來源。藝術就是藝術家創造的、能激發觀賞者審美情感的純形式,是美的結構,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29.藝術敏感 6-316
答:
藝術敏感主要是指主體感受生活、欣賞藝術、體驗和孕育意象的敏銳性和悟性, 藝術敏感是藝術家感受、體驗世界,孕育審美意象的基礎與起點,它是藝術家生產意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四、簡答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請在答題卡上作答。
30.美學研究的核心方法是什么? 1-16
答:
(1)美學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從學科性質來看,美學的核心方法應當是哲學方法。
(2)首先,美學從誕生起就從屬于哲學。
(3)其次,審美活動是人類最高級、最復雜的一種精神活動。
(4)再次,美學涉及到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實踐、無限意義等整體深層的本源問題。
(5)美學作為一門理論學科不僅包括在理性潛在指導下現象的辨析、鑒賞的體驗、本質的審察、靈感的溝通等,還必須在此基礎上進行邏輯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論提升,這也離不開哲學思考。
31.藝術家的審美經驗與其人生實踐的關系是怎樣的? 4-217
答:
(1)藝術家的審美經驗具有人生實踐的一種重要形式。
(2)藝術家的審美經驗是與其人生實踐相統一的。
(3)此外,藝術家的人生實踐又豐富、發展了其審美經驗,使之具有創造性和生成性。
32.簡述審美情感在審美想象中的作用。 4-249
答:
(1)在審美活動中,想象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沒有強烈的情感,也就沒有活躍的想象。
(2)審美情感是審美想象的原動力,也是審美想象的對象和內容。
(3)情感活動對審美想象的支配和調節,滲透在藝術形象之中。
33.簡述喜劇的特征。 3-169
答:
(1)喜劇中包含著深刻的社會現實內容,這種對現實生活內容的反映是以與現實錯亂的形式表達出來的。
(2)喜劇具有不和諧、悖謬的形式特征。
(3)喜劇的情感形式表現以笑為主的特征。
34.簡述中國近現代美育思想的基本線索。 7-345
答:
(1)率先把“美育”一詞引入中國的是蔡元培。他強調美育之目的在于陶養感情,倡導“以美育代宗教”。
(2)梁啟超是中國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驅者。他認為美育是一種“趣味教育”,有著獨自存在的價值。
(3)王國維把西方的美育理論較為全面地介紹到中國來,將美育與德、智、體三育并稱“四育”。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l2分。共24分)請在答題卡上作答。
35.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審美的人”? 7-383
答:
(1)所謂審美的人,就是具備敏銳的審美能力、良好的審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態度、完善的心理結構、豐富的個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熾熱的理想追求的人。
(2)“審美的人”是人的一種人生境界或生存狀態。他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現代教育的產物。
(3)只有在接受智育、德育、體育的同時接受過良好美育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審美的人。
36.試從藝術接受的角度,對西諺“一千個人一千個哈姆雷特”作出理論闡釋。 6-333
答:
(1)藝術接受本質上是一個意象的生成過程,藝術意象的重建不只是藝術家創造的意象的簡單復制,而是一個能動的再造過程。
(2)首先接受者調動主體因素對創造者提供的文本和形式符號進行意象的創造。它的意象的重建就是在文本的解讀過程中的重建,而每個不同的接受者對文本的解讀都是不同的。
(3)其次,藝術接受的主體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視界”。對于作品來說,是一種先在的結構。任何接受者對一件藝術品的欣賞都不可能完整地得到創造者的意象,同時不同接受者對同一件藝術品的接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這是由于接受者的“期待境界”的不同決定的。
(4)再次,藝術品形式的結構,接受者重建意象是主體不斷對藝術品提供的總體框架進行填補空白、揭示意義、參與創作的動態過程。
2012年7月全國自考《美學:00037》試題和答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