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高清-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久久-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视频-国产极品白嫩美女在线观看看-国产极品精频在线观看

?

當前位置:首頁 > 畢業論文 > 金融學 > 自考本科《金融學》畢業論文:近年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及作用分析

湖南大學自考優勢:
1、湖南大學名校文憑,國家承認,學信網可查,含金量更高;
2、學習過程,全程跟蹤服務。所有課件全部實現視頻教學,輕松搞定考試;
3、學習時間自由安排,不耽誤工作時間,省時,省心,更省力;
4、湖南省畢業人數多,輕松參考,快速拿證!

自考本科《金融學》畢業論文:近年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及作用分析
發布時間:2015年06月25日 來源:湖南大學自考辦

標題:我國近年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及作用分析

 
摘要
 
貨幣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國家依據國內外經濟運行情況,對貨幣政策先后進行了由“穩健——從緊——適度寬松”的重大調整,國家貨幣政策的適時調整對維護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支持社會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產生了十分積極有效的作用。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的情況下,我認為必須堅定地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工具采取一系列靈活有力地措施,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分供應,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積極配合國家擴大內需等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全力推進社會經濟的平穩、持續、快速發展。
 
關鍵詞:貨幣政策;調整;作用
 
Abstract
 
The monetary policy is the nation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mportant method.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rested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nomical movement situation, carried on successively to the monetary policy by steady - - from tight - - moderate  the significant adjustment, the country monetary policy the adjustment to has maintained at the right moment the social economy the normal operation, supported the social economy the steady fast development to have the extremely positive effective function.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e crisis stern situation, must implement the moderate loose monetary policy firmly day by day, synthesis utilization many kinds of tools takes a series of nimbly powerfully measures, maintains the bank system fluidity full supply, the promotion currency credit reasonable, the steady growth in, coordinates the country to expand positively needs and so on a series of stimulation economy the special operational policy measures, enlarge support economy development dynamics, advances the social economy with all one's strength steadily, continually, the fast development。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Adjustment ; Function
 
前言
 
貨幣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與經濟運行狀況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經濟運行的狀況決定著貨幣政策的調整與實施;貨幣政策又反作用于經濟體以及經濟運行的結果。近年來,國家依據國內外經濟運行情況,對貨幣政策先后進行了由“穩健——從緊——適度寬松”的重大調整,國家貨幣政策的適時調整對維護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支持社會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產生了十分積極有效的作用。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的情況下,需要堅定地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本文試對近年來國家對貨幣政策的幾次重大調整及其作用進行粗略分析。
 
一、對我國近年來貨幣政策走向的分析
 
我國從八十年代后期就已經全面推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這時期,我國的貨幣政策依據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進行了慎重的調整。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的貨幣政策在承接上世紀末期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礎上,按照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時地進行了積極、有效調整。依據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狀況,國家對貨幣政策的調整總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03年至2007年上半年。這一時期,我國執行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然而依據社會經濟情況,這一階段又可分為兩個子階段:第一個子階段為2003年初至2005年初。在這一時期,全球經濟整體上來說有較為明顯的復蘇跡象,我國經濟在前幾年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實際效果也開始逐步顯現,從而逐漸走出了通貨緊縮的陰影進而進入新一輪上升的周期。雖經2003年近半年“SARS”病毒的短期沖擊,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不但沒有放緩,反而經濟快速增長整體的趨勢得到確立, GDP、貨幣供應量和信貸增長迅速,物價水平止跌回升。投資增長迅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在2004年初達到峰值,接近60%;全國房地產開發與投資熱情高漲,房地產價格在短短兩年內迅速攀升,泡沫現象嚴重,集聚較大金融風險。在這種背景下,從2003年第一季度開始,金融宏觀調控方向發生了較大轉變,貨幣政策目標主要是遵循“有保有壓”的原則,通過結構調整,抑制諸如房地產行業、國內股市等行業和領域投資需求過熱,控制銀行貸款過快增長,防止通貨膨脹。第二個子階段為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這一時期,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貸款、投資、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等變化,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內涵開始發生變化,適當地回收流動性和緊縮銀根。
 
第二階段,從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國實施的是從緊的貨幣政策。為了抵制日漸明顯的通貨膨脹的壓力,中央政府在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了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并且采取綜合措施,正確把握金融宏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和力度,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維持總量平衡,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從2007年以來,央行9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5次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6次發行定向央票,緊縮力度不斷加大。[1]因此,通過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從而達到降低貨幣流通速度來緩解通脹水平的進一步上升。
 
第三階段,即2008年下半年至今。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加大,我國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先后5次的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4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并且明確取消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信貸規劃的硬性約束等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上述幾次重大的貨幣政策的調整,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的情況下,我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正在并繼續發揮著積極和有效的作用。
 
二、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2007年下半年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直接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終于釀成國際金融危機。為了緩解危機,一些國家央行通過注資、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統緊急注入流動性資金,從而,一場全球范圍的救贖行動正在上演。盡管我國仍然存在著一定的資本管制,次貸危機通過金融渠道對我國經濟的穩定與健康的直接影響不大。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與美國、全球經濟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長期發展中的間接影響仍然不可低估。突出的表現是:
 
() 國內經濟出現了增長迅速下滑的趨勢
 
自去年以來,我國GDP增長速度出現連續5個季度的回落,沿海地區的一些工廠面臨著經營困難,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向實體經濟蔓延。
 
() 國內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隨著國內外金融市場聯動性的不斷加強,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的持續動蕩,將對我國國內金融市場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一方面,會使得國內金融市場的動蕩直接加劇;另一方面,外部市場的持續動蕩會從心理層面影響中國市場經濟主體的長期預期。就以2008年年初為例,部分國際知名大型金融機構不斷暴露出的次貸巨虧引發的全球性股災。就1月份而言,全球股市就有5.2萬億美元市值被蒸發,其中,發達國家市場跌幅為7.83%,新興市場平均跌幅為12.44%,中國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這樣持續動蕩所導致的不確定性會影響到市場上的資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場與內地市場的互動關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場的持續動蕩很可能對內地市場形成實質性的壓力。在直接融資比例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國內金融市場的動蕩很可能會引起國內資產價格的調整,從而進一步影響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2】
 
() 出口增長速度放緩
 
出口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可以從下幾方面看:從經濟總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斷升高,2006年超過13,2007年雖然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仍增長了25.7%。從就業上看,外貿領域企業的就業人數超過8000萬人,其中,加工貿易領域就業近4000萬人。【3】2001年以來,在所有的對外出口中,中國對美國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美國經濟下滑乃至陷入衰退,將會減少美國居民的進口需求;美國經濟基本面惡化以及美聯儲降息造成的美元相對于人民幣貶值,將會削弱中國出口商品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與美國經濟下滑如影隨形的美國貿易保護壓力上升,也使得中國對美商品出口環境更加惡化。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經濟的下滑趨勢,將會拖累歐盟等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從而降低其他發達國家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然而一旦歐盟和美國這兩大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陷入衰退,我國出口行業將在2009年的增長形勢便不容樂觀。考慮到過去幾年內凈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約為23個百分點,一旦凈出口出現負增長,將對我國經濟增長帶來顯著沖擊。
 
() 外匯儲備大幅下降
 
截至2008年9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高達1.91萬億美元。事實上,不論次貸危機如何繼續下去,不論美國政府救市與否、如何救市,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都已經受損,區別僅在于受損程度輕重而已。例如,如果美國政府放任兩房(房利美與房地美)破產,則中國外匯儲備中4000多億美國機構債面臨違約,市場價值將會急劇縮水。而美國政府接管兩房,無非意味著兩房的信貸風險轉移到美國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美國國債的信用等級可能被調降,市場價值下降,從而使中國外匯儲備中的6000多億美國國債面臨虧損。如果美國政府通過印刷鈔票、制造通貨膨脹的手段來支付危機成本,則相應的美元大幅貶值將造成我國外匯儲備中超過1萬億的美元資產的國際購買力大幅降低。【4】
 
三、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和解決國內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國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工具,采取了一系列靈活、有力的措施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分供應,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同時積極配合國家擴大內需等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5】
 
2008年是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及時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使我國經濟成功地抵御了雨雪冰凍、汶川地震、全球金融危機等嚴重不利因素的沖擊,CPI漲幅逐月回落,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
 
但是,伴隨著經濟增長的周期性回落,投資、出口增幅明顯下降,房地產、汽車等產業出現調整,加之全球金融危機日趨嚴峻,預計今明兩年我國經濟增長下滑的壓力將不斷增大。為此,2008年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出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到2010年底,“十措施”約需投資4萬億元。【5】
 
我國十多年來,在貨幣政策中首次使用“寬松”的提法,這是貨幣政策上的轉向。寬松是相對于從緊而言的。適度寬松意味著在貨幣供給取向上,將不再以控制供應、收縮信貸為基調,而是以對資金供給的釋放,信貸基調的放松為基調。但絕不意味著信貸的全面放松,而是在適度放松信貸的同時,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原則。在具體政策操作上,將調減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存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空間會進一步打開。
 
當前我國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要根據當前的形勢變化及時適度的調整貨幣政策操作,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支持擴大內需,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調控一般都具有一定滯后周期,也不會馬上就見成效。因此預計未來還會有一系列放松信貸的政策出臺。在具體操作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意味著信貸額度管理的放松,也意味著調減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存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空間會進一步打開。隨著今后貨幣供應量的不斷放松,企業融資成本將繼續降低,同時銀行的信貸風險也會逐漸減小,這些都將有利于企業投資信心的回升,最終會傳遞到經濟增長上來。
 
2008年9月底以來,全球主要央行已連續多次采取協同降息的方式,對經濟進行擴張性干預。而我國央行也已在兩個月時間內,連續三次降低利率,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并已取消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為進一步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8年12月23日起,進一步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同時,下調中央銀行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從2008年12月2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6】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我們通過保持人民幣匯率水平的低估、推遲要素市場價格改革、忽視環境成本的方式,實施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這種依靠人為壓低成本的出口導向發展戰略是不可能持續的。然而由于中國出口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中國出口商沒有動力進行技術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中國出口行業面臨著外需顯著下降的不利局面,這為中國出口行業的產業升級與收購兼并提供了外部壓力。我們應把握住這一時機,加速推動出口行業的產業升級。那種認為政府應該停止人民幣升值、重新實施各種優惠性政策來刺激出口的觀點是不大正確的。在應對外需下降的問題上,我們應該考慮產業結構性調整的機遇。
 
在造成當前出口行業不利環境的諸多因素中,外需下降、原材料與燃料價格上升是外部不可控制的因素。而在其他因素中,環境保護事關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人民幣升值關系到我國國內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產業結構調整,這兩項政策的方向不應該改變。而除此之外,在勞動力與信貸成本、出口退稅政策方面,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來緩解外需下降對出口行業的沖擊。新勞動法的實施應該更加變通。在貨幣政策方面可考慮擴大對出口企業的信貸額度。出口退稅應該成為一項中性政策,而非用于刺激或遏制貿易增長的政策工具,因此,可以考慮將出口退稅率提高到出口企業實際承擔的國內增值稅負擔的水平。
 
隨著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產生的影響,中國居民對未來收入與支出預期的不確定性可能增強,因此他們可能會減少支出,尤其是在耐用品方面的支出。在這種情況下,為進一步提高居民消費,我想政府應該在貨幣政策上需要放松對金融、教育、醫療等高收益服務性行業的行政壟斷,向民間資本開放上述市場,從而降低服務品的價格,擴大居民對服務品的消費。
 
在刺激投資方面。概括而言,投資可分為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以及服務業投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是企業根據經濟景氣周期來確定的,政府可以通過放松貨幣政策來刺激企業投資,鼓勵民間融資;擴大基礎設施投資仍有很大空間,但要防止重復建設與產能過剩;房地產投資方面:從2007年下半年起,在沿海一些城市開始出現房地產成交量萎縮與價格下降的情況,2008年更多的大城市出現房地產交易量價齊跌的局面。但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明顯泡沫,目前才剛剛處于開始擠泡沫的階段。如果泡沫不能充分擠出,則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未來發展將始終面臨隱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應繼續堅定不移地推行針對房地產行業的宏觀調控政策,將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壓下去,讓房地產價格回落到中國居民可支付的水平,為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在服務業投資方面:刺激服務業投資既有利于改善經濟結構失衡,又有利于在次貸危機的沖擊下刺激內需、維持宏觀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然而問題的關鍵在于,導致近年來中國服務業投資不足的兩大障礙目前依然存在。第一是人民幣匯率水平的低估導致資源過度流入貿易品(制造業部門);第二是很多高盈利的服務業部門依然被國有企業所壟斷。因此,為刺激更多的民間資本流入服務業部門,政府在貨幣政策方面應加快實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盡快取消國有企業對服務業部門的壟斷。考慮到中國外匯儲備的巨大規模,在當前極度惡劣的國際金融環境下,我國很難通過多元化來降低外匯儲備國際購買力貶值的風險,那么就需要改變中國外匯儲備繼續增長的局面。這意味著我們應盡快地將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改為內外平衡的發展戰略:取消各種優惠性外資外貿政策,取消要素市場上的價格管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彈性,向民間資本開放金融、醫療、教育等服務業領域。只有從源頭上遏制外匯儲備的增長,中國才能最終擺脫反復被美國振動的命運。【7】
 
四、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給我國經濟帶來的積極作用
 
隨著貨幣供應量的不斷放松,企業融資成本將繼續降低,同時銀行的信貸風險也會逐漸減小,這些都有利于企業投資信心的回升。其積極作用主要是:
 
(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方面會對促進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另一方面也會為將來經濟健康發展打下基礎。在‘寬松’前加上‘適度’二字,就是要強調信貸放松的規模不是全面放松,而是有保有壓、有所選擇。
 
“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都將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這次貨幣政策的轉變更加注重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短期效益和長期利益、投資與消費、促進增長和深化改革的平衡,因此會對未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有深遠影響。從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的十項措施也可以看出,這次宏觀調控政策的重大調整,不但著眼于拉動經濟增長,更強調了夯實基礎、保障民生,體現了擴大投資與優化結構并舉。中國人民銀行也明確表示,在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的同時,央行將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工程建設、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節能減排信貸支持,同時繼續限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就央行今年二月份貨幣信貸合理增長而言2009年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50.71萬億元,同比增長20.48%,比上月末高1.6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6.65萬億元,同比增長10.87%,比上月末高4.19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為3.51萬億元,同比增長8.28%。1-2月份凈投放現金923億元,同比少投放1411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為34.64萬億元,同比增長21.82%。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3.06萬億元,同比增長24.17%,增幅比上年末高5.44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2.85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同比多增8273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51.16萬億元,同比增長23.02%。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49.81萬億元,同比增長23.01%,增幅比上年末高3.28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0.02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1.65萬億元,同比多增3171億元。可以看出銀行間市場人民幣交易活躍,市場利率平穩發展的趨勢。【8】
 
() 商品與服務消費同時回升
 
據商務部監測,2009年1月全國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24.5%,國家在去年4季度以來出臺的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的效應已經初步顯現。
 
在元旦、春節兩大節日帶動下,1月份我國商品消費亮點突出。全國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食品、煙酒、金銀珠寶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8.9%、47.2%和29.2%。車市受國家減稅政策影響也出現回暖跡象,1月份國內汽車銷量達73.55萬輛。乘用車銷量環比增長4.4%,連續兩個月呈回升勢頭。[8]
 
同時,服務消費持續上升。春節黃金周期間,文化、旅游、教育、電訊等服務消費收入同比實現明顯增長,標志著我國居民消費由以商品消費為主向商品和服務消費并重的轉變,反映了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和生活品質的提高。
 
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以下簡稱:CPI)進一步回落、總體趨穩。1月份CPI同比上漲1.0%,漲幅連續9個月呈回落態勢,與去年12月相比,CPI環比上漲了0.9%。同時,隨著國家出臺的擴大內需政策逐步見效,近期鋼材、橡膠
(資訊,行情)、焦炭、鐵礦石等生產資料價格陸續出現回升趨勢,分別比去年4季度前期價格最低點上漲了7.6%、7.9%、14.0%、10.4%。上述情況表明,國家在去年4季度以來出臺的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的效應已初步顯現。[8]外需方面,今年1月份,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8.3億美元,同比增長23%。
 
1月份,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24.8億美元,同比增長119.7%。從行業分布看,新簽合同額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業(68.3%)、制造業(8.7%)、交通運輸業(7.5%)、電力工業(5.7%)、石油化工業(2.5%)、供排水(1.8%)等行業。[9]
 
(提高了人民幣的國際影響,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匯率制度進一步改革
 
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時期,一方面減少了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外部需求,另一方面造成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這就給了我國對出口行業進行結構性調整的機會。
 
這次危機給我國發展提供了機遇。首先,次貸危機給中國提供了進行結構性調整的外部壓力。正如前面說的那些,足以說明中國出口導向的增長戰略已經難以為繼續下去。中國出口行業需要通過收購兼并、產品結構升級換代來實施多元化以及提高產品附加值。因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一方面降低了中國出口商品的外部需求,另一方面造成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從而將顯著惡化中國出口的外部環境。這就給了我國政府對出口行業進行結構性調整的機會。如果中國政府能夠利用這一時機,積極調整出口產業政策,容許出口企業的優勝劣汰、兼并收購,鼓勵出口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提高中國出口產品的多元化和附加值,則一方面有助于改善中國的貿易條件、提高整體福利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改善國際收支失衡狀況、緩解隨之而來的外匯儲備累積和流動性過剩。【10】
 
其次,次貸危機為我國開展海外投資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次貸危機啟動全球資本市場的風險重估。各大股票市場指數紛紛回落,金融機構與企業的股票價格大幅下挫。目前全球資本市場估值處于較低水平,投資價值相應上升。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發達國家政府對發展中國家主權性機構的股權投資通常是持警惕和抵制態度的。然而次貸危機爆發后,為緩解危機對金融系統的沖擊,發達國家政府的態度發生了極大轉變,現在它們對發展中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持謹慎歡迎的態度。因此,次貸危機為中國政府在發達國家金融市場進行股權投資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但是,中投公司投資黑石、摩根士丹利的案例表明,如何判斷股市的行情是否到了底部,是非常困難的。雖然危機提供了機會,但是如何把握投資的時機以及選擇投資的對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認為,中國國有投資機構可以和國外成熟的機構投資者合作進行投資,例如通過讓國外機構投資者主投,而中國國有投資機構跟投的方式,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以此學習國外機構投資者的眼光和經驗。
 
如果我國經濟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前提下依然能夠保持較快增長,那么我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將會凸顯出來,我國經濟的引擎效應將會更加明顯。雖然我國實施了比較嚴格的資本項目管制,但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化趨勢已經比較明顯。隨著次貸危機造成美元持續大幅貶值,人民幣在亞洲區域內成為結算貨幣的概率顯著上升。我國應把握好次貸危機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的機遇,積極推動人民幣成為一種區域貨幣。例如,中國政府、中國金融機構和中國企業可考慮在香港等境外金融市場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國債、機構債和企業債,以及設立人民幣的清算中心等,這一方面可促成在海外的人民幣的流轉、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進一步改革。
 
五、結論及思路
 
在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沖擊明顯加劇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明顯收縮,甚至部分行出現業產能過剩,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城鎮失業人員陡然增多,經濟增長下行業的壓力明顯加大。為此,我國經濟運行依然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式,我國實行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積極之舉。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日趨嚴峻,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形勢下,想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是我國宏觀調控的長期而重要的國策。認真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保持銀行體系有充足的流動性,促進貨幣合理、平穩增長,更大、更有效地落實并發揮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一是依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和宏觀調控要求,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工具,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滿足經濟發展對銀行信貸的合理需求。二是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積極支持事關國計民生工程,充分發揮金融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和支撐力。三是加大直接融資的發展力度,更大限度地發展多層次融資體系,規范民間借貸。四是加強跨境資金流出入均衡管理和對外債權債務及直接投資管理,加大外匯業務合規性檢查和外匯市場監管,切實外匯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 王布豪.2008年中國貨幣政策分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2] 鄭楊.次貸危機對中國影響到底有多大 [N].國際金融報,2008年3月
[3].王淑麗. 2007年中國經濟三駕馬車 [N].中國證卷報,2007年12月
[4]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貨幣政策,匯率與資本賬戶開放研究報告 [J].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6
[5] 郭田勇.專家詳談貨幣政策適度寬松 [N].金融時報,2008年11月
[6]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8年第四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年04月
[7] 唐雙寧.貨幣政策重大轉變“適度寬松”釋放哪些信號[J],新華網
[8]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09年第一季,人民銀行網站
[9]張慶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中國新華網
[10]吳敬連.中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J],新華網
 
 
《我國近年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及作用分析》完整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