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的風險范防與控制
摘要
本文對引起國外金融危機的個人房貸業務加以關注,分析和闡述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潛在的各種風險類型、形成原因、表現形式進行了客觀的分析,并從政策、市場、銀行、個人等方面探討了防范、控制風險的處理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金融危機、個人房貸、風險防范及控制
引言
今年以來,受歐美金融危機影響,國外金融市場異常動蕩,金融機構的抗風險壓力加大。同時這場風波對于國內的金融機構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國內的銀行類金融機構由于監管層的嚴格監管,限制混業經營,沒有大范圍參與創新類金融衍生品投資而避免了這場金融危機,但對前幾年因業務膨脹而潛伏的各類風險不容忽視,特別是高速增長的個人房貸業務,截止2007年末,我國主要金融機構的個人住房貸款的余額已經達到了27000億元,同比增長36.1%,高于同期全國各項貸款增速 19.7個百分點,監測分析個人住房貸款風險很有必要,如何范防風險、控制風險已成為當下緊迫的課題。
金融危機本質上是不良貸款導致的流動性不足,而不良貸款的根源可能泡沫經濟,也可能是所投資的項目盲目建設嚴重、效率低下和行業競爭過度、產品供大于求、無競爭力。追究泡沫經濟的起源,跟銀行的利益誘惑、放貸沖動不無聯系。就我國而言,銀行儲蓄存款眾多,中間業務收費占比過小,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只能寄希望于放貸產生的利差。特別是1998年以來,隨著住房實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實施,商品房市場蓬勃發展,相應帶來的個人住房貸款發展迅猛,它已成為商業銀行一項重要的利潤來源。相對于企業貸款,個人住房貸款風險較小,安全性較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完全沒有風險。特別是經過近十年的房價上升,房價泡沫已經顯現,作為抵押品的房產估值也需要重新定價。今年以來,屢見新聞媒體報道,各地的房地產市場出現房價滯漲,交易量銳減,局部大中城市,房價出現持續下跌,個人住房貸款按揭戶出現違約上升,斷供增加······這些現實都在提示銀行管理者,不存在“無風險”的業務,審時度勢,客觀、理性看待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房貸業務存在的風險,有助于我們提高風險意識,有的放矢,做好風險防范和控制。
1.正確認識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存在的風險
按照金融學有關理論,風險就是指某種資產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的可能性或概率。由于個人房貸持續期較長(最長30年),在理論上其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的可能性更大。一般而言,個人房貸業務會存在以下風險:(一)信用風險,即借款人在還款期內由于失業或者收入銳減而不能按期足額償還月供的情況;(二)流動性風險,由于銀行資金過度集中投放于期限較長的個人房貸業務,造成商業銀行面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三)操作風險,由于存在不完善或失靈的內部程序、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的情況;(四)利率風險,由于利率的變化而使商業銀行遭受損失的情況;(五)市場風險,由于整個房地產市場大幅下降,房產價格貶值造成銀行損失的情況;(六)政策風險,由于有關房地產市場或個人房貸業務相關政策的出臺而使商業銀行的個人房貸業務受到影響的情況。
在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房貸業務在以上所列風險方面具體表現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1信用風險,不良違約增加,投資用途貸款潛藏較大風險
目前我國的個人信息管理狀況,使得商業銀行很難進行準確的風險判斷。一方面,國外的金融危機已經逐步影響到我國的實體經濟,進而引起借款人在工作、收入等因素的不良變化,導致不能按期或無力償還銀行貸款記錄增加,有可能出現違約導致放棄所購房屋,從而給銀行利益帶來損失的違約風險。另一方面,借款人還可能故意欺詐,通過偽造的個人收入資料騙取銀行的貸款,從而產生道德風險。其中個人信用風險又分為:(1)、購房者由于收入水平下降,無力償還貸款 。值得指出的是,個人住房貸款屬于中長期信貸,其還款期限通常要持續20~30年左右,(2007年我國個人房貸平均貸款年限最短的西部地區14.9年),在這段時間中個人資信狀況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信用缺失以及個人支付能力下降的情況很容易發生,往往就可能轉換為銀行的貸款風險。考慮到當前個人住房貸款的申請者主要是當前收入水平波動較大的、收入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白領階層,這種中長期內的風險尤其值得關注。(2)、購房者由于投資方式失敗的原因拖欠貸款 ,購房者對市場的估計不足,進行了購房投資,采取以租養貸等投資方式的失敗,造成無力償還貸款。這種情況所占比例不下,隨著房地產的降溫,房屋租賃市場的低迷,所占比例將會越來越大。
1.2流動性風險,個人房貸引發的銀行整體流動性風險并不明顯,但局部值得關注
商業銀行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這個缺口應當控制在一定的比率范圍之內,對這個缺口進行管理,就是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和利率風險管理。根據國際經驗,個人住房貸款比重接近或達到20%時,商業銀行整體流動性和中長期貸款比例的約束才會成為非常突出的問題。截止2007年末,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的個人房貸業務在各項貸款中的占比只接近 10%。并且值得一提的是,20%的警戒線是針對房地產市場較為成熟的國際大城市而言,對于象我國房地產業正處于快速化成長階段,這一占比在短期內超過20%也不會出現太大風險。但對于一些資產規模較小、資產種類較為單一的部分城市商業銀行來說,實際上已經開始要關注到流動性問題。
1.3操作風險,普遍存在,應引起銀行高度關注
由于缺乏必要的相關法律約束,再加上各大商業銀行之間激烈的競爭,銀行的信貸部門常常為了擴大其業務范圍,競相放松貸前審查和貸后檢查工作,對借款人的收入證明等貸款要素放松審查,收入證明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從而留下貸款風險漏洞;按照“貸款三查”的要求,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后應對借款人及其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可現實上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銀行貸款檢查流于形式。很多借款人出現居住地址、工作單位發生變動,甚至某個共同借款人突然意外死亡的情況,銀行也一無所知,其中隱藏的風險之大可想而知。還有外部欺詐造成的操作風險,主要是房地產開發商利用“假按揭”的形式騙取銀行資金
上面的分析告訴我們,個人房貸風險較低只是相對而言,在房市的不同階段,個人房貸風險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果不能意識到這一點,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個人房貸業務的快速發展終會給我國的商業銀行積累巨大的風險隱患。
2.對癥下藥,防范和控制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風險
要防范和控制我國商業銀行在個人房貸業務上面臨的風險,首先,頒布通過房地產市場相關管理部門充分協商制定的《房地產管理條例》,從法律高度規范、約束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其次,在充分調研市場及聽取各家銀行的意見及建議的基礎上,由銀監會出臺各家銀行對個人住房貸款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及禁忌,制定嚴格的從業機構和人員準入、退出、獎懲條例,切實加強監管,規范銀行個人房貸業務市場無序的競爭。再者,商業銀行管理層必須改變思想認識。正如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個人房貸業務同樣如此。從一個側面來講,個人房貸屬于符合我國持續的產業政策的配套金融產品,屬于我國商業銀行的優質資產和利潤增長點,銀行絕不可錯過發展的良好時機;但另一個側面來看,個人房貸并非無風險資產,目前情況下面臨的系列風險不容忽視。對此,我國的商業銀行應該有足夠清醒的認識,面對困境,正視重視風險,多想對策。除此之外,加快推進以下方面的革新:
2.1加大金融改革,穩妥引進新的金融商品。
盡快導入資產證券化和房地產投資信托,這些也是發達國家通常用來提高銀行的資金流動性,降低個人住房貸款風險,以及作為處理房地產危機的金融工具。
2.2推進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
為了化解個人住房貸款帶來的流動性風險應積極鼓勵商業銀行采取市場化的手段轉移風險,推進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首先,逐步推行住房抵押貸款二級市場的建立,即房地產抵押債權轉讓市場,房地產貸款由貸款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創造出來以后,再轉售給其他投資者,或者以抵押貸款為擔保、發行抵押貸款債券的市場。通過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銜接,提高銀行資金的流動性,一方面銀行通過發行抵押貸款債券可以獲得充足的資金滿足個人信貸需求,另一方面貸款的額度與債券發行量相匹配,分散了流動性風險。在此基礎上,住房貸款的證券化應當提上日程。
2.3強化內控制度建設
按照要求制定了商業性房地產貸款管理的實施細則,建立完善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控制政策,根據房地產貸款的專業特征,按照申請的受理、審核、審批、貸后管理等環節分別制定了相應的操作規程,明確了權責和考核標準,并強化貸款操作過程的監督管理;
2.4推廣全面實施個人住房貸款保證保險制度
將貸款風險轉移給專業保險公司。提高貸款行為的安全保障,選擇高資質的保險公司,投保房屋財產險,以保障貸款抵押物的安全,增強貸款的信用度,保證資金安全貸放。
風險并不可怕,只要你去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那它還有什么可怕的呢?圍繞著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的各類風險也是如此,只要你有信心,有決心,有智慧,早行動,從完善制度建設,嚴密內控監督,嚴格制度落實,加強獎罰措施力度,范防和控制風險是水到渠成的事。
參考文獻
[ 1 ] 楊帆.趙曉.江慧琴.亞洲金融風暴后的中國.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
[ 2 ] 趙其宏.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經濟管理出版社.北京.2001
[ 3 ] 張小霞.現代商業銀行內控制度研究.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北京.2005
[ 4 ] 張吉光.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識別與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 5 ] 張吉光.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 6 ] 鄭向居(主編).銀行風險管理師必讀.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 7 ] 劉曉勇.銀行監管有效性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 8 ] 于學軍(主編).銀行業發展與監管探索(Ⅱ)— 來自一線的報告.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
[ 9 ] 應紅.中國住房金融制度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北京.2007
[ 10 ]2007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
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huobizhengcehuobizhengcezhixingbaogaozengkanquyujinrongyunxingbaogao
[ 11 ] 焦點房地產網 house.focus.cn 2008年11月18日0719 每日經濟新聞楊羚強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的風險范防與控制》完整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